服院要闻

服装学院艺术与科技系赴京进行专业建设调研与交流
内容来源: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5-09-15 22:04:06

9月9日至11日,服装学院艺术与科技系赴京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与交流。立足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内涵与特色建设,艺术与科技系主任陈敬玉教授及中青年教师代表岑科军、王志成、佟季阳、方骏恒和张麦琪共6位教师对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知名院校的相关科系、实验室、教研室、美术馆进行考察学习,同时与相关院系的领导、学科和专业带头人、教师代表等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F7499

9月9日,调研队伍首先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进行了考察学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肖文陵教授亲切接待了考察学习团。肖文陵教授基于非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服装设计研究、传统服饰文化当代性研究等维度,结合当下国际与国内时尚产业发展现状,对传统染织、服装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中“艺术与科技”的历史脉络、逻辑关系,尤其是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地解析和分享,为数智时代AI人工智能变革时尚艺术设计方法、范式的教育教学指出了重要的参考方向。

CF6C4

9月10日上午,调研团队赴北京服装学院考察艺术与科技专业建设并参观了学习实验场所。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服装文化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梁燕教授向考察学习团介绍了北京服装学院近年来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情况,并带领大家参观了相关实验室和工作室。随后,艺术与科技专业前教研室主任、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王阳教授与考察学习团进行了深度座谈。王阳教授从艺术与科技专业申报、教学体系构建、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层面详细介绍了北京服装学院的成功经验,着重强调了传统纺织织造工艺的实验教学在数智创新中的作用。

1C421D

9月10日下午,调研团队走进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主任张文超教授、时装设计方向召集人余一萌博士与调研团队进行了座谈交流。张文超教授向调研团队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师生近年来实践的优秀项目和作品案例,将人工智能结合视觉传达、生物设计、人机交互等多维度范畴,通过交互影像、可视化编程、参与式艺术等方式,引领学生思考和探讨生命与生态、社会空间叙事、未来科技伦理等社会命题。

BA3A2

9月11日上午,调研团队走进了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常任导师,信息艺术设计系米海鹏教授带领调研团队参观学习了未来实验室。米海鹏教授主张融合艺术与科学、连接传统与现代、沟通人与人造物,从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人与机器人交互、传统艺术技法与新科技的融合交互艺术等角度出发,对艺术与科技中的三维设计创作、情感疗愈,特别是对老年人、盲人等群体开展的未来设计进行了深入阐释。米海鹏教授认为,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学应该坚持问题导向,打破学生专业壁垒,加强数字媒体与计算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养成主动思辨的能力。

C364B

9月11日下午,艺术与科技系北京调研交流的最后一站,来到了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理事,美国IndieCade 独立游戏节终审评委陈京炜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校艺术与科技系的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分享了设计类与工科类老师共同授课的模式,强调了当下人工智能背景下对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应该更加侧重对工具的选择和创作思维的锻炼,而非传统对软件操作和基本理论的教学。游戏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李萌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历史发展概况,调研团参观了学院历史展厅和实验室。

CB8BE

调研与交流期间恰逢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 2025 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季),团队受邀前往吕越、梁燕两位教授的作品发布会观摩学习。

本次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师对国内四家设有艺术与科技专业的知名高校的走访调研和交流学习,是学院对《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积极响应和实践探寻。接下来,艺术与科技系将立足纺织品艺术设计优势基础和历史底蕴,强化数智时尚设计高层次师资力量建设,推进产教融合、跨学科培养和国际合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数智纺织与时尚的艺术设计新范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康泰路8号 邮编:311199    Copyright © 2010 - 2016 fzxy.z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