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院要闻

浙江理工大学举办数智时尚与艺术科技研讨会
内容来源: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5-05-13 19:50:41

5月11日,浙江理工大学数智时尚与艺术科技研讨会在临平校区蚕学馆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浙江理工大学主办,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承办,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装设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民族服饰研究分会、丝绸文化传承与产品设计数字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数智风格与创意设计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协办。

研讨会汇集来自全球数智时尚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智技术与时尚艺术的深度融合。意大利都灵美术学院院长萨尔瓦多·毕冬迪、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孙捷教授、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内山龙多副教授、北京服装学院宋炀教授、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刘凯旋教授,以及来自意大利都灵美术学院、日本杉野服饰大学、文化学园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嘉兴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们参与研讨,浙江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吕媛媛,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吴跃峰、院长崔荣荣、副院长须秋洁、副教授徐平华等出席活动。主会场论坛由吴跃峰主持。

此次研讨会以“数智时尚与艺术科技”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与传统时尚文化的深度融合,旨在探索传统文化基因的数字化解码路径,推动智能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全球时尚产业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吕媛媛在致辞中回顾了浙江理工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强调学校始终秉持“实业报国、经世致用”的办学传统。她指出,服装学院通过非遗数字保护与传承,与全球顶尖院校共建创新合作机制,在智能纺织材料研发、元宇宙时尚设计等领域形成多项典型案例,展现了艺术科技融合的实践新路径。

吴跃峰对参与研讨的国内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办学特色以及在数智时尚、智能服装算法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进一步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推动数智时尚与艺术科技的发展。


主论坛:数智技术赋能时尚设计

孙捷以设计驱动式社会创新为主线,结合国际品牌虚拟时装秀案例,提出数字化时尚设计的关键要素,AI技术需与人类审美协同进化,时尚品牌正构建更加多元且去中心化的传播生态。

内山龙多分享AI纹样生成与虚拟试衣技术,展示日本产学合作案例,聚焦AI在时尚教育中的双刃剑效应,主张建立"人类主导、AI辅助"教学模式,并揭示生成式AI在版型创新与设计迭代中的潜力。

宋炀以400年时尚与自然关系史为鉴,揭示"道法自然"的可持续设计哲学,倡导AI技术赋能环保材料开发与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强调传统工艺与数智技术的共生逻辑。

须秋洁展示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的迭代路径,构建"虚实共生"实验生态,通过数字赛道竞赛推动产教融合的时尚教育范式转型,推动艺工融合教育体系迭代。

萨尔瓦多·毕冬迪以机器人时装秀等沉浸式展演为例,论证数智技术激活文化遗产的可能性,提出元宇宙时尚需重构价值评估体系,演绎数字技术激活文化遗产的沉浸式叙事。

崔荣荣提出构建"人类审美数据库+中文语义模型"双核驱动系统,演示Design Lab智能纹样平台,主张数智时代设计师应强化文化调性把控能力。

刘凯旋分享了中国古代服饰三维数据库的基本情况,通过AI与仿真技术实现文物服饰的数字修复与当代设计语汇转译,构建历史美学当代转化路径。

徐平华展示AIGC驱动的协作设计系统,分享了其团队在开发AI配色系统与参数化纹样生成工具,打通诗词意象-色彩基因-面料设计的智能链路,验证机器视觉在柔性材料检测中的相关应用,推动个性化生产流程革新。

在主论坛学术评议环节,刘凯旋与孙捷教授分别提出核心建议。刘凯旋着重强调:在推进时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注重技术工具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避免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孙捷则重点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强调新技术应用应坚守文化本质特征,建议通过系统性转化方法解决历史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适配难题。


研究生分论坛:青年学者前沿探索

分论坛由服装学院青年教师胡扬主持,袁子舜进行评议,13位博士、硕士生聚焦AI与传统工艺交叉领域。其中黄鑫杰博士构建AIGC纺织品图案美学评价模型,解决AI生成图案逻辑混乱、风格割裂问题;罗静博士解码海派旗袍的制作工艺,复原民国裁缝技艺,探讨中西裁剪技术融合路径。张杨博士分析AI重构服装设计流程,提出从“手稿到算法”的范式转变,揭示设计师角色向AI训练师转型趋势。张素雅、刘一瑶等9位硕士从参数化解构八达晕纹样、虚拟仿真复原明代男子服饰结构等方面,深入探讨AI技术驱动传统美学新生、虚拟仿真重构文化遗产等研究领域。

袁子舜在评议中指出,这些研究呈现出"技术解构-文化转译-当代重构"的鲜明路径,建议强化传统工艺知识图谱建设,推动AI模型从"形式模仿"向"技艺理解"的认知跃迁。胡扬总结强调,年轻学者正以数字时尚思维重塑工艺研究范式,为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开辟新维度。

本次论坛学者虽视角多样,共同指向数智时代时尚领域需建立多维平衡的发展路径,参会学者的交流深化了全球产学研协作网络,推动了浙江理工大学在数智时尚领域的前沿探索趋势。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AI+时尚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动丝绸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与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为培育时尚产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康泰路8号 邮编:311199    Copyright © 2010 - 2016 fzxy.z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